返回首页

川芎的根茎

来源:www.85922222.net  时间:2023-06-30 22:03   点击:84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一、川芎的根茎

  川芎用茎节作种,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,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,每节有芽1~2个,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,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。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,条栽沟深12~16厘米,株行距20~25*35厘米左右,每穴放1~2块苗,芽尖向上,覆细土6厘米,底肥每公顷15000~22500千克。

  二、川芎的种植技术

  1、选地整地: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、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、肥力较高、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,过沙的冷沙土和黄泥、白鳝泥、下湿田等不宜栽种。栽前除净杂草,将草烧成炭做肥,翻地后整细整平。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,做成宽1.6~1.8米的畦。

  2、适时栽植:8月上中旬左右在做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×20厘米开沟栽种,沟深2~3厘米。同时每隔6~10行的行间密栽一行苓子,以备补苗。苓子须浅栽,平放沟内,芽向上栽正压入土中。使其既与土壤接触,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。

  3、中耕除草:川芎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覆盖苓子,栽后半个月左右齐苗后揭去盖草,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。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,并在根茎周围培土,以保护根茎越冬。

二、川芎根茎叶图

川芎喜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、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。但川芎苓种培育阶段和贮藏期,则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。生长期280-290天。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、有机质含量丰富、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。

川芎的繁殖方法

川芎用茎节(芎苓子)作种。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,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,每节有芽1-2个,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,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。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,条栽沟深12~16厘米,株行距20-25厘米*35厘米左右,每穴放1-2块苗,芽尖向上,覆细土6厘米,底肥每公顷15000-22500千克。

川芎的栽培技术

选地整地

选择气候阴凉的高山阳山,或低山半阴半阳山的生荒地或粘壤土。栽前,除净杂草,开垦炼山,挖松土壤30厘米后,作成宽1.5米的畦。

选地整地山区培育繁殖材料,选地后除净杂草,就地烧灰作基肥,耕地深25厘米左右,耙细整平,依据地势和排水条件,作成宽1.7-1.8米的畦。平坝地区栽培,前作多是早稻(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、紫云英等绿肥),收割后铲去稻桩,开沟作畦,畦宽约1.6米,沟宽33厘米、深约25厘米,表土挖松整成鱼背形。最好先用堆肥或厩肥撒施畦面,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。

适时栽种于立秋前后进行,不得迟于8月底。过早,在高温影响下幼苗容易枯萎;过迟,气温已下降,对根茎生长不利。栽种应选晴天进行,当天栽完为好。栽前,将无芽或芽已损坏的、茎节被虫咬过的、节盘带虫或芽已萌发的川芎,一律剔除。然后,按川芎大小分级栽种。栽时,在畦面上横向开浅沟,行距30-40厘米,深3厘米左右。然后,按株距17-20厘米,将川芎斜放入沟内,芽头向上侧轻轻按紧,栽入不宜过深或过浅,外露一半在土表即可。同时,还要在行与行之间的两头各栽川芎两个,每隔10行的行间再栽1行苓子,以作补苗之用。栽后,用细土粪或火土灰混合堆肥覆盖川芎的节盘。最后,在畦面上盖1层稻草,以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。每亩用川芎30- 40公斤。

田间管理

中耕除草一般进行4次。第1次在8月下旬齐苗后,浅锄1次;间隔20天后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,宜浅松土,切勿伤根;再隔20天行第3次除草,此时正值地下根茎发育盛期,只拔除杂草,不宜中耕;第4次于翌年1月中、下旬当地上茎叶开始枯黄时进行,先清理田间枯萎茎叶,不行中耕除草,并在根标周围培土,以利根茎安全越冬。

三、川芎根茎粉末显微图

1.选种

川芎种子的采集:川芎一般采用留种田和栽培种,前者采收当年收获留种后,将种子用火烤,使其表面颜色发白变黄。

再用水浸泡后,用湿布包好,置于温暖处待用。

川芎的采收期:在四川每年4-5月和8-9月采收,于10月上中旬收割留种田。

在留种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病虫害发生后是否有危害的发生。

2.育苗

①。选种:川芎的种子表面有光泽,种皮厚而坚硬,胚乳饱满,种仁呈褐色者为佳。

②。选田:选择地势高、排水良好、土壤肥沃、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。

③。翻土:每亩施入农家肥1500公斤左右,均匀地撒在床面上,翻耕20-25厘米左右。

④。播种:一般在9月下旬进行播种。

⑤。田间管理: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,适当间苗;当幼苗长到2-3片叶时,每亩用50%的多菌灵50克加水50公斤喷洒苗床,可防止地下害虫;幼苗期不宜多浇水、追肥和除草。

3.定植

①、整地:结合间作进行,在地势平坦处先整好地,然后用腐熟厩肥和园田土、磷肥按40∶25∶15比例混合后做成1.5-2.0米宽的高畦,畦高15厘米,畦面宽100-120厘米。

②、定植:在整好的地块上按行距30厘米开沟,深7-10厘米,每穴放入2-3个川芎根茎苗,再填土踏实即可。

4.田间管理

(1)间苗:川芎的苗高6-7厘米时,按株距3厘米左右,留一个壮苗,将其余的拔掉。

(2)中耕除草:在川芎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一次,以防止杂草生长。

在第二年开春时进行1次除草,并松土保墒。

(3)追肥:待川芎开花结籽后,追施1次人畜粪水或3%复合肥作追肥用。

5.采收

一般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采收期,川芎的收获期与栽种时间基本相同,一般在11月中旬前后开始收挖,也可结合采收地的产量情况而定。

收获时用人工或机械从地里直接将川芎割下,注意不要伤及根茎。

四、川芎根茎的形状为

川芎,别名鞠穷、芎藭、香果、胡藭、马衔、西芎、贯芎。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。主产于四川都江堰、彭州市地区。

五、川芎根茎的功效与作用图片

1、选地整地: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、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、肥力较高、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,过沙的冷沙土和黄泥、白鳝泥、下湿田等不宜栽种。栽前除净杂草,将草烧成炭做肥,翻地后整细整平。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,做成宽1.6~1.8米的畦。

  2、适时栽植:8月上中旬左右在做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×20厘米开沟栽种,沟深2~3厘米。同时每隔6~10行的行间密栽一行苓子,以备补苗。苓子须浅栽,平放沟内,芽向上栽正压入土中。使其既与土壤接触,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。

  3、中耕除草:川芎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覆盖苓子,栽后半个月左右齐苗后揭去盖草,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。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,并在根茎周围培土,以保护根茎越冬。

  4、合理追肥:川芎栽后2个月内集中追肥3次,每隔20天一次,最后一次要求在霜降前施用。每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.2吨、草木灰100千克、硫酸铵25千克、过磷酸钙40千克、硫酸钾10千克。春季茎叶迅速生长时再追肥一次,施肥量同前。

  5、适时采收:以栽后第二年的5月下旬采挖最为适宜。过早挖,地下根茎尚未充分成熟,产量低。过迟挖,根茎已熟透在地下易腐烂。采挖宜选晴天,挖起全株,磕去根茎上的泥土,除去茎叶,用微火炕烤后,放人竹笼里抖动,去掉泥土及须根。

六、川芎的根

技术要点:

1.选地整地

  宜选土地平坦、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。整地同时施人基肥。先翻耕两次,再施人腐熟堆肥1500kg和饼肥1O0kg,将肥料翻入土层。川芎为浅根作物,肥料人土深度不要超过15cm,耕细后作畦,高畦宽130~170cm,每四畦开一条深24cm的排水沟。山东北方地区做成宽70cm、南北向平畦,畦埂宽30cm。

2.繁殖方法

用地上茎的茎节(又称芎苓子、节盘)作繁殖材料。

  (1)选苓子:四川8月上旬,在收获前,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、大小一致的地上茎节,将其切成3~5cm长的小段,节盘在小段中间,此即为作种子的“芎苓子”。四川有的地区及山东等地6~7月期间收川芎时选无病害、节盘发达芎苓子作种栽。

  (2)芎苓子的处理:将切好的芎苓子放人3%~4%烟筋水(烟草叶的筋3~4kg,加热水1O0kg温浸1小时,去渣水冷却即可)内,浸泡半小时或用90%敌百虫400倍液浸泡半小时捞出稍晾,即可栽种。条播、穴播按行距24~30cm,株距18~24cm。

  (3)栽种:选晴天栽种。在已备好的畦上穴播或条播。穴播按行距24cm,株距24cm开深3cm的穴。每穴摆栽从山区培育好的芎苓子1个,芽朝上,覆土1.5~3cm,将穴周压实,畦上盖稻草或麦秆。经常保持湿润,7~10天可出苗。条播按行距30cm横畦开深为1.5~3cm的沟,按株距18cm摆栽芎苓子。每个行间两头多栽2个苓子,称“封口”,“封口”苗子为备用补苗,待以后发现缺苗时挖其补苗。栽后覆土并盖稀疏草。

  3.川芎田间种植管理

  (1)揭覆盖物:盖草或盖土栽后半月左右,见幼苗出齐时,应揭去覆盖物。

  (2)中耕除草:揭除覆盖物后4~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,以后每20天进行一次,共4次。每次浅锄不宜过深,最后一次在植株周围培土厚8cm左右,以免入冬季根部冻害。

  (3)补苗:发现缺苗,随时挖取“封口”苓子苗补齐。

  (4)追肥: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追肥,每亩可用稀释的人、畜粪水1500kg加入发酵饼肥20~40kg,过磷酸钙7~10kg。川I芎喜有机肥,特别强调施饼肥,甚至有“1kg饼肥增产1kg川芎”之说。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,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,在施氮肥时配合施用磷钾肥能增进肥效,更多地提高产量。

  (5)疏茎叶:春季发苗后,地上茎高达15cm左右时,要疏一次茎,去掉各株发出过密的茎秆,尽量疏除根茎中间茎秆,每株外缘可保留6~8个。疏茎的同时将保留茎秆下部的老叶打去,以利通风透光,减少病虫害及防止烂根。

  (6)浇水:栽前浇水,栽种后7天左右出苗,出苗前如无雨,每天早晨或傍晚浇井水,既保持畦面湿润,又能降低地温,中午炎热时不可浇水。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。“立冬”前必须浇足越冬水,不可浇得太晚。

  (7)越冬管理: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严冷。一般在“立冬”后,在畦面上可覆盖一层腐熟牛马粪或圈肥,既作越冬肥,又起防寒作用。无牛马粪可在根茎上培土6~9cm土或畦面上盖6~9cm厚绵槐叶、麦糠等。第二年春暖萌发之前去除覆盖物或培土,以利出苗。

  (8)防治病虫害

  1)白粉病: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。夏秋季发生,病叶如敷上白粉,后期病部发现黑色小点,严重时叶变枯黄。

  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喷65%代森锌500倍液,也可用波美0.3度石硫合剂,每7~10天喷1次,连续3~4次;对重病植株,要及时拔除烧毁。

  2)川芎茎节蛾:又名臭股虫、钻心虫,属鳞翅目昆虫幼虫为害,5~9月大量发生。幼虫由叶柄基部或茎顶端钻人茎内,逐节咬食,使节盘尽蚀,全节为“通秆”,至全株枯萎。

  防治方法:发现幼虫初可用50%马拉硫磷加等量的40%乐果乳油混合后稀释800倍液喷洒。

  3)种蝇:有些地区发现有俗称“地蛆”。幼虫钻进根茎为害,以4~5月和9~11月为害最严重。

  防治方法:春天刚出苗时,用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,每隔半月喷1次,连续3~4次;或在春天幼虫未钻出之前,用氨水浇灌植株根部,既能杀死幼虫,又施1次追肥。也可尽量消灭其成虫(蛾)。

  4)红蜘蛛:常在5~9月发生危害。若虫在叶背后吸叶汁,使叶片变黄,最后叶片脱落,严重时植株死亡。防治方法:发现红蜘蛛及时喷洒40%乐果1500倍液。

  4.选育良种川芎选种主要选无病虫害、茎杆粗壮均匀、节盘发达匀称的芎苓子集中起来作育苗田。育苗田更要加强管理,培育好栽子作种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热门图文